战焰
光坂一年生
光坂一年生
  • 注册日期2009-06-02
  • 最后登录2011-11-29
  • 生日0-0-0
  • 光玉173颗
阅读:1521回复:1

[建议调查]当前报纸版面设计中的几个误区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9-06-26 13:17
当前报纸版面设计中的几个误区 


  上个世纪90年代勃兴的“版面革新”浪潮几乎席卷了中国报业市场的每个角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党报到都市报,从大众化报纸到专业性报纸,纷纷意识到:想在争夺受众中取胜,不仅要报到出好新闻以满足其求新、求奇、求知的需求,还必须依靠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版面的吸引力。

    版面是读者透视报纸的第一扇窗户,凭借对新闻内容的布局安排,传达出报纸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因此可以说,版面是一份报纸个性和风格的最直观表现。这场方兴未艾的版面革新浪潮中,越来越多的报纸在色彩、图片、标题、版式等各种版面因素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于是,我们看到了浓墨重彩、浓眉大眼的《北京青年报》,看到了清新淡雅、精巧细致的《新民晚报》,看到了成功“瘦身”、纤细挺拔的《南方日报》,看到了全部以橙色印刷的《21世纪经济报到》。在这些报纸的引领下,众多报纸为争夺读者视线开始在版面设计上“花大力气,做大文章”,“五颜六色”、“图文并茂”、“厚题薄文”、“视觉冲击”等流行的版面特色成为报纸间竞相效仿和追求的目标,可谓“春兰秋菊,异彩纷呈”。

  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的,恰当的版面形式可以更有效地传播新闻内容,使报纸具有吸引、感染读者的独特魅力。但是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的,一张报纸最终能否得到长期的稳定的市场认同,根本还是在于它提供的内容能否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报纸的版面设计始终要为其宣传内容服务,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相映生辉。

    新时期的报纸版面应该以丰富的元素和内涵传达信息、引导受众、反映时代精神,使具有艺术美的版面形式和高质量的报到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但是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一些报纸过分夸大和强调“形式美”,在缺乏理性思维和正确审美指导的情况下,走入了版面设计的误区,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新闻性的缺失。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报纸由传统的“读文时代”进入“读图时代”,这既是对读者已经变化了的阅读习惯的主动适应,同时也是发挥图片的视觉优势实现版面革新的要求。各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新闻照片凝固真实的瞬间,以视觉艺术的魅力吸引读者;部分专业性强的科技、经济报到应用图表、图解使复杂又难懂的问题简单化,易于被读者接受;更有报纸将漫画引入版面,以艺术形式评价新闻内容,其形象性、直观性远胜于传统的文字评论。比起长篇累牍、洋洋洒洒的文字,图片凭借鲜明夺目的色彩和极具张力的表现手法更容易形成视觉冲击,在“三步五秒”内吸引观众的“眼球”。

  但是,“厚图”不是泛用、滥用图片,“薄文”也决非以牺牲新闻的信息含金量为代价,一些报纸在过分追求图片效应的同时走入了新闻性缺失的误区。

  首先表现为图片篇幅过大,数量过多,占用了新闻报到的空间。图片的数量和篇幅大小都应由报到需要决定,以“最能表现相关新闻事实,最大限度发挥传播效果”为依据。2002年12月18日《北京晚报》的“超薄阅读”全版以近2/3的面积刊登了一张名为《窥探》的照片,画面上一位伊拉克母亲抱着她的孩子躲在自家墙后观望,灰色的土墙,伊拉克妇女黑色的长袍,怀中婴儿无辜的眼神,都传达出了战争前伊拉克老百姓的恐慌心态,巨幅照片产生了同样巨大的震撼效果。但是许多报纸片面追求“眼球效应”,将文字报到“挤”出了版面,毫无选择地将图片“做大,做多”,非但传达不出新闻性,反而浪费了版面空间。某报2003年2月21日的一个版面在除去广告后剩余2/3的面积内使用了3幅大图片,并都配以大号加粗黑体标题,导致整版只刊登了4条新闻,削弱了报纸的新闻性,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新闻性缺失的另一个表现是图片的新闻价值低,内容与相关报到不切合。“厚图薄文”的目的是以图片表现力强之长弥补大量文字枯燥、繁冗之短,因此选择的图片应该兼具真实性、新闻性、艺术性与表现力,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但是有的报纸为了版面内容“丰富多彩”,刻意压缩文字报到,代之以缺乏新闻价值的图片,放大并占据了重要位置,严重削弱了报纸传播信息的功能。某报为《五百家长排队买课本》加配的5寸见方的大照片内既没有显示出“书店”这一场所,也没有显示出“家长排队”的情景,看上去似乎只是一条人员川流不息的街道,完全表现不出近500名家长在新华书店前排队为孩子买课本的场面,更无法传达出“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深层含义。

  二、导向性的缺失。在版面的编排过程中,标题字号的大小、字符颜色的浓淡、图片的色调及内容等“版面语言”也在某种程度上传达着编辑部的思想,版面通过充分调动这些元素来“发言”,往往可以传达文字不便传达和不易传达的信息,有着更为直观和直接的导向作用。鉴于版面的这种导向作用,众多报纸开始注重通过对标题、字号、色彩、图片的特殊处理来营造版面强势,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导到当前的热点问题上。

  但是一些报纸在版面编排中顾此失彼,在片面追求版面视觉吸引力的同时走向了导向性缺失的误区。

  尤其是市场竞争压力下的一些都市报和大众化报纸,不惜以浓重的色彩、猎奇的图片、夸张的标题等手段达到对读者的感官刺激,走向庸俗与媚俗,脱离报纸的宣传、教育和导向功能。色彩具有表达情意的作用,如红色代表热情、积极,黑色代表庄严、肃穆,橙色象征幸福、富裕,色彩的使用要符合报纸所要表达的主题。一些报纸以为传统的黑、白、灰不如红、黄、蓝、绿等颜色“夺目”,不分情况和场合大量使用“浓墨重彩”,或给一个标题套上几种颜色,或整版“姹紫嫣红”,让读者分不清到底在表达什么感情,以至在导向上出现了偏差。

     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的地铁不幸遭遇人为纵火,伤亡惨重,报纸在编排这一新闻的版面时应尽量使用黑、白、灰以达到肃穆、凝重的视觉效果,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之情,但是一些彩色印刷的都市报却不适宜地表现了它们对色彩运用的“慷慨大方”,某报在《夺命大火惨惊韩国》的整版报到中,出现了大面积鲜亮刺目的橙色、绿色作为底色,有失严肃,没能表现出媒体应有的立场。有的报纸在图片选择上欠慎重,片面追求视觉冲击力,使一些格调不高、导向模糊的新闻照片堂而皇之地被放大登上版面重要位置。某报为2003年2月21日第8版一则50余字的短新闻《横穿二环主路当场被撞身亡》加配的新闻照片占新闻版面(除去1/2的广告版面)的1/4,画面内死者的惨状清晰可见。这种对死亡的大肆渲染首先就缺乏人文关怀,由于记者没有掌握好拍摄时机,可能在交警刚赶到现场时按下快门,画面中的交警给读者的感觉不是在紧张地处理事故,反而像是些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给人以错误的导向。

  三、艺术性的缺失。版面设计是一种艺术,因此要讲究艺术美。一个成功的版面,不仅能准确地能动地表现内容,而且能使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①字符、图片、色彩、线条、底纹等要素在版面中的存在并非孤立,也并非简单的叠加、排列、铺陈,而是通过彼此的优化组合达到“1+1>2”的效果,“使片景孤境能织成一内在自足的境界”②,利用局部的巧妙组合创造“整体美”,在灵活的变化中求得“统一美”,通过有秩序的安排达到“和谐美”,真正具有艺术性的版面应该能够将这3种美融合在一起。强调版面艺术性不仅是对读者阅读需要的满足,也是对其审美需要的满足。

    以《北京青年报》2003年4月3日A21版(体育新闻)为例,视觉中心为版面中部一幅矩形图片———齐门尼与积臣精彩的“防守反击”,因此图片中“白”(白色的球衣)、“橙”(橙色的篮球)以及“黑”(两位外籍球员的黝黑肤色)构成的色彩基调主导了整个版面。为求整体的和谐与统一,版面其它部分都以视觉中心的基调为依据“优化组合”,各模块以橙色线条分割,标题在颜色处理上服从视觉中心———非黑即白,在排列上纵横兼顾,于整体的和谐统一、错落有致中体现了体育版的活泼,颇具艺术性。

  但是有一些报纸在追求感官刺激,标新立异的同时走入艺术性缺失的误区。具体表现为:不顾各元素、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乱造视觉中心而导致版面无“中心”,有的报纸乐此不疲地对读者进行“视觉轰炸”,在一个版面上几乎所有的标题都用特大号加粗黑体字———“题大无度”、“字黑无边”、“线粗无比”③,似乎满版“皆为重点”,产生污浊混乱的视觉效果。

    印刷技术的提高使版面更为鲜艳逼真,但也造成了部分彩印报纸在颜色使用上毫无章法。如某报2003年2月20日的深度报到《咱老百姓为啥光存钱不花钱》,横跨第8、第9两个版,标题下面的大幅矩形图片内以反差极大的绿、红二色为主色调,考虑到整体和谐,应该在其它部分色彩的使用上注意对“绿、红对比”这种强烈反差进行一些调和,尽量用简单柔和的颜色舒缓一下读者的视神经,但是该报却在横跨两版的通栏大标题(包括文字和底色)中使用了黑、黄、绿、白四种颜色,整个版面像个“大花脸”,颜色的使用无层次感和节奏感。线条、边框、网纹、空白、花边等要素也是创造版面艺术美的有效手段,但使用时如果百无禁忌、有“放”无“收”,也会破坏版面的完整、统一和协调。有些报纸使用线条忽粗忽细,忽曲忽直,使用花边与花角时任意错位和断裂,用网纹作标题衬底时不考虑色彩间的对比反差效果,有的底纹与标题色彩相近,不易分辨。有的编辑刻意求繁、求变,试图在一个版面上调动所有的编排手段,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花哨、松散、含糊的版面除了造成视觉疲劳外并不能让读者感到一丝美的享受。

  四、风格与个性的缺失。

    每张报纸惟其拥有自己的个性,才能具备吸引读者的魅力,成为芸芸众“报”中的“翘楚”。“个性不仅表现为内容的独特性,也表现为形式的独特性。版面的个性正是报纸内在个性的外在表现,人们浏览报纸版面,在看到形式上的独特性的同时,也感受到内容的独特性。”④

    综观我国深受读者喜爱的几种报纸,都具有卓尔不群的风格以及鲜明突出的个性,而且均能通过其版面明显地传达出来。《人民日报》版面结构简单、层次清晰、照片突出,具有庄严、凝重的风格和统筹全局的气势,与其党中央机关报的地位十分吻合;《中国青年报》版面活泼、标题善变化、照片幅面大,具有冲击力,体现出共青团机关报独特的个性;《华西都市报》的版面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善用独家新闻制造“版面强势”、编排不拘一格,顺应了都市生活的节奏和步伐。

  报纸的个性往往通过长期以来较为稳定、连续的风格表现出来,但是在版面革新的浪潮中,一些报纸迷失了方向,走向了风格与个性缺失的误区。目前我国报业在版面设计上“跟风”现象严重,尤其是一些大众化报纸,受经济利益驱使,在版面风格上盲目模仿“流行版面”,缺乏准确的定位。《北京青年报》的流行曾造成“千报一面”的“浓眉大眼”,《新民晚报》火爆后“小家碧玉”又成了诸报追求的风格,《南方日报》“瘦身”成功引来了一哄而上的报纸“减肥”运动,《精品购物指南》的“走红”又带动了多家报纸以全彩巨幅明星照片作头版的风潮。许多小报在一股股的流行带动下随波逐流,时而庄重,时而诙谐,时而故作深沉,时而嬉笑怒骂,丧失了稳定的风格、鲜明的个性。

     风格与个性缺失的另一表现是同一报纸内的各个版面风格不协调,缺乏统一的定位。某报头版采用“浓眉大眼”的版式———72磅加粗黑体通栏大标题、大幅彩色新闻照片以及醒目的导读,但是其它版面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文化版的编排采取长、短稿件穿插、咬合,有纵有横,较为传统;时事版稿件排列则采取较为流行的矩形版块,避免穿插咬合;“国际特刊———海湾风云”中的图片组合方式又让人看出《南方周末》“写真”版的“影子”。诸版面“各自为政”,报纸没有属于自己的整体风格,这也是当前不少报纸的弊病。

  以上所述版面设计的4个误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版面代表报纸的形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版面的设计应该与时俱进,提倡改革和创新。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进行理性的思考,才能使我们新时期报业的版面设计工作走出误区,走向成熟,使版面真正成为向读者传达信息,与读者进行交流,为读者提供享受的平台。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

  ①焦国章:《报纸编辑学通论》,第331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②宗白华:《艺境》,第10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沈兴耕:《报纸编辑学实务》,第159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④郑兴东、沈史明、陈仁风、包慧:《报纸编辑学》,第19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喜欢0 评分0


[fly]http://hi.baidu.com/neobuxpp----我的主页[/fly]
纲达鲁布
光坂一年生
光坂一年生
  • 注册日期2009-05-07
  • 最后登录2015-03-16
  • 生日0-0-0
  • 光玉142颗
沙发#
发布于:2009-06-26 14:19
啊~~~太长了!!!懒得看!
看谁还敢欺负我~~高达~啪(响指)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