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新闻调查》之后,《经济半小时》再次对沸沸扬扬的“网瘾”进行了深入报到。标题振聋发聩:《网瘾少年成了谁的摇钱树?》——就差在前面加上“醒目”的字样了。
按照DOTA的叫法,杨永信被CCTV“补刀”了。以后的口诛笔伐也许还会有,不过充其量只是“鞭尸”。传说中的“电击疗法”被真真切切的搬上屏幕,口味之重令人触目惊心——就凭这一点,“杨永信集中营”被直接宣判了死刑。 给太多太多的孩子留下痛苦回忆的地方。 被强制拽进地狱的“主人公”。 笑容居然也可以如此恶心。 正常人下不了这个狠手。 原来,改变,是因为屈服。 四周的孩子,你们的同情心是不是也被吞噬了? 作为从业将近八年的“游戏人”,我并不会全盘为游戏大唱赞歌,不考虑“网瘾”二字的歧视和夸大成分,个人认为这个词还是有些现实意义的。即便成年如我,偶尔都可能因为游戏误事(当然不是什么大事),况且自制力不足的孩子? 尤其在成为父亲之后,我开始重新感悟长辈对晚辈的用心良苦。那是一种愿意付出生命的挚爱,他们愿意为了孩子承担远远超过“电击疗法”的痛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敬天下父母心,可悲天下父母心,一份份不知所措的求助构成了规模高达十亿元的灰色产业(起码现在看来是灰色的)。 我相信女儿长大了不会过度沉迷网络,因为老爸算是过来人,明白怎样疏导与转移。不过她现在很喜欢动画片,而且经常不由自主的凑近电视,让我比较头疼。假如有人告诉我拥有解决的灵丹妙药,我肯定会洗耳恭听——也许很多家长就是这样着了杨永信的道儿,不过在执行之前,还得经过自己的判断力考核。被人骗了不可怕,被“据国家有关部门认证为非法产品的专门用于治疗狂躁型精神病的抽搐型治疗仪”驯服得服服帖帖,这才是悲剧。 平心而论,自己打自己耳光也是勇气的表现。今天距离CCTV的著名专题《战网魔》不过一年有余,不知道杨永信的御用枪手刘明银看到《网瘾少年成了谁的摇钱树?》有何感受?你的魔幻主义同名小说我拜读很久了,有朝一日必将敬奉读后感一份,还望笑纳。 杨永信倒下了,陶宏开起来了。我对他的印象悬浮于两个极端:很多观点确实入门三分,可是对于游戏的偏见却难以理喻。至于他的成色,有待时间的检验——如同时间对杨永信的审判。 最后发自肺腑的送给玩家一句话:少一些谩骂,多一些思索,少一些不理智,多一些有所为,少一些得过且过,多一些以身作则。 来源:黄金体验blog |
|
沙发#
发布于:2009-08-25 16:16
再不死CCAV也可以去了.
|
|
|
2楼#
发布于:2009-08-25 16:17
我觉得这也是为了孩子好....就像吸毒,对吸毒的人的措施也是一样的残忍,没办法的....
|
|
|
3楼#
发布于:2009-08-25 16:21
回 2楼(菊花鸣泣之时) 的帖子
戒网瘾是好事,但是他们是为了盈利性质就变了 |
|
4楼#
发布于:2009-08-25 16:22
大家要乖哦,不然就会很可怜的被点击。。。
|
|
|
5楼#
发布于:2009-08-25 16:25
杨教授倒下是必然的事~
|
|
|
6楼#
发布于:2009-08-25 16:34
这样广西那个少年死得也算有价值了。
|
|
7楼#
发布于:2009-08-25 16:37
回 6楼(梦幻的夏) 的帖子
腹黑夏模式已经发动 |
|
|
8楼#
发布于:2009-08-25 16:51
任何事,过了"度"就会变质
上网是这样,戒网也是这样 |
|
|
9楼#
发布于:2009-08-25 17:04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
10楼#
发布于:2009-08-25 17:28
电击是超级痛苦的
|
|
11楼#
发布于:2009-08-25 17:43
这也能称为戒网瘾的话······啥也不说
|
|
|
12楼#
发布于:2009-08-25 18:16
死吧,杨教授
|
|
13楼#
发布于:2009-08-25 19:20
如果没有广西少年的死,
社会上这些毒瘤还会纯在。 |
|
14楼#
发布于:2009-08-25 21:26
这家伙 准备受惩罚吧!!
|
|
|
15楼#
发布于:2009-08-25 21:51
网瘾....这概念到现在都很模糊....究竟什么才算网瘾.....网瘾真的只能带来坏处吗..........
|
|
16楼#
发布于:2009-08-25 23:59
终于被击倒了了吗
|
|
17楼#
发布于:2009-08-28 19:41
杨教授倒下是必然的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