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音铃
光坂基金会
光坂基金会
  • 注册日期2009-08-07
  • 最后登录2023-09-20
  • 生日1989-6-19
  • 光玉7798颗
阅读:715回复:13

[视频]诺贝尔奖不是忽悠出来的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9-10-11 15:48
毕晓哲  作者文集

  据媒体报到,10月7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杨振宁说,从高锟获得诺奖一事,增加他对中国本土得诺奖的信心。“我曾经再三讲,我觉得在20年内,中国本土包括香港、澳门一定会有诺贝尔奖级的科技成果出现”。

    早在10年前的1999年,杨振宁老先生就曾说过与上述一般无二的话:《光明日报》1999年3月3日曾转载《联合早报》文章,杨振宁指出“在中国人的土地上发展出可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我想应该是20年之内的事。”这是杨振宁老先生第一次对中国本土何时得诺奖的预测。6年之后的2005年,杨振宁在交通大学演讲中表示:“我相信十年内会有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比较有希望的两个人是简悦盛和徐立之。二十年内,中国大陆学者也有望问鼎诺贝尔奖。”这又是一次有关诺奖的预测。10年后的今天,杨老先生再一次预言,20年后中国本土科学家将获诺贝尔奖。
    国人其实知道获得诺奖之难,毕竟世界各国每年获奖的只是寥寥数人,再加上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西方国家的现实差距,暂时得不到诺奖也属正常。从获奖机率、现实国情看,中国本土科学家什么时间得诺奖很难预测。但杨老先生对中国人得奖却信心满满,做出20年必然得奖的预测,虽然其情可嘉,但就是怕产生反效果。一些人听了杨老先生的预测,难免陷入某种虚幻,不找自身差距,继续坐等诺贝尔奖的大馅饼从天而降。这恐怕也是杨振宁老先生不想看到的结果。
    科学研究最讲究严谨的态度。无论是哪个科学家,如果不扎扎实实开展科学研究,真正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不可能得到公认的,也注定会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因此,中国的科研工作者还是得拿出办奥运会的劲,真抓实干,切实创造有利于科学创新进步的良好学术氛围。这样,不管中国本土20年内能不能拿到诺贝尔奖,都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舍此之外,任何豪言壮语都容易沦为忽悠。
喜欢0 评分0
ilovezbb
光坂一年生
光坂一年生
  • 注册日期2009-10-03
  • 最后登录2011-03-09
  • 生日1988-5-7
  • 光玉79颗
沙发#
发布于:2009-10-13 12:56
华裔,本质上还是中国人
回复(0) 喜欢(0)     评分
bbxyef
光坂大学生
光坂大学生
  • 注册日期2009-05-07
  • 最后登录2013-06-07
  • 生日1986-12-10
  • 光玉1116颗
2楼#
发布于:2009-10-13 12:52
名和利都是过眼云烟,不要太执着了
回复(0) 喜欢(0)     评分
miyugreen
光坂逃学生
光坂逃学生
  • 注册日期2009-04-04
  • 最后登录2019-04-17
  • 生日1986-12-6
  • 光玉1059颗
3楼#
发布于:2009-10-13 10:31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回复(0) 喜欢(0)     评分
hades33
光坂一年生
光坂一年生
  • 注册日期2009-08-11
  • 最后登录2012-10-28
  • 生日1985-5-27
  • 光玉196颗
4楼#
发布于:2009-10-13 05:19
恩 其实已经有很多得到了啊 只是他们是华裔的而已 归根结底 还是一样的说 呵呵~
回复(0) 喜欢(0)     评分
芊de奶昔
光坂基金会
光坂基金会
  • 注册日期2008-11-15
  • 最后登录2022-11-22
  • 生日1988-11-20
  • 光玉8699颗
5楼#
发布于:2009-10-12 00:03
只是时间的事。
谁知道什么时候了~
平常心
回复(0) 喜欢(0)     评分
芙兰朵露
光坂学士生
光坂学士生
  • 注册日期2009-05-24
  • 最后登录2024-03-20
  • 生日1950-5-9
  • 光玉3813颗
6楼#
发布于:2009-10-11 22:06
希望有华裔华人拿到诺贝尔奖啊。。
回复(0) 喜欢(0)     评分
神之苍瞳
光坂二年生
光坂二年生
  • 注册日期2009-05-31
  • 最后登录2011-04-22
  • 生日1950-1-1
  • 光玉310颗
7楼#
发布于:2009-10-11 17:09
所以是总有一天..会是哪一天的啊
回复(0) 喜欢(0)     评分
zgxqd
光坂三年生
光坂三年生
  • 注册日期2009-08-09
  • 最后登录2010-12-22
  • 生日1987-10-7
  • 光玉825颗
8楼#
发布于:2009-10-11 17:06
中国人拿诺贝尔指日可待,相信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
回复(0) 喜欢(0)     评分
镜音铃
光坂基金会
光坂基金会
  • 注册日期2009-08-07
  • 最后登录2023-09-20
  • 生日1989-6-19
  • 光玉7798颗
9楼#
发布于:2009-10-11 16:51
这是最近的一个热议点
回复(0) 喜欢(0)     评分
shaya
学生会会长
学生会会长
  • 注册日期2009-05-01
  • 最后登录2025-05-19
  • 生日1988-3-18
  • 光玉11900颗
10楼#
发布于:2009-10-11 16:00
我也很希望中国能早日有人拿到诺贝尔奖。。。
家族麻将群欢迎各位喜欢日麻的朋友(←点我加入),不会也没关系,会有人教
(口胡,明明是日常、游戏、动漫聊天群,麻将群不打麻将是常识【拍飞】)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梓空
光坂基金会
光坂基金会
  • 注册日期2009-07-05
  • 最后登录2012-09-19
  • 生日1992-5-18
  • 光玉6990颗
11楼#
发布于:2009-10-11 15:59
诺贝尔奖不知虾米时候会是中国得到
回复(0) 喜欢(0)     评分
镜音铃
光坂基金会
光坂基金会
  • 注册日期2009-08-07
  • 最后登录2023-09-20
  • 生日1989-6-19
  • 光玉7798颗
12楼#
发布于:2009-10-11 15:51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那些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藏身在远离金钱和功利的地方,只有不为它们所累的人,才能轻装跋涉,找到这自由的王国
    10月6日,华裔科学家高锟终于拿到了那项“迟到2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他创立的光纤通信传输理论诞生近半个世纪之后。
    由于这一理论,我们的世界已与40年前大不相同。网络通信的“道路”每隔6个月就加宽一倍,“文字、音乐、影像和影片在一瞬间传到世界各地”,互联网、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让无线电报、铜缆电话和邮寄通信一点点走向历史。到今天,全球光缆的总长度已超过10亿公里,足以将地球赤道缠绕2.5万次。在这一道道缠绕中,地球正变小变平,即使远隔千里,每个人的呼吸你也能清晰地听到。
    耐人寻味的是,40年时间里,这项成果的开创者,却比其他任何人都少想到诺贝尔奖,甚至不曾为他的发明申请专利。“我没有后悔,也没有怨言”,高锟说,“如果事事以金钱为重,我告诉你,今天一定不会有光纤技术成果。”
    对于那些熟悉科学史的人来说,这话真是耳熟能详。牛顿发明微积分之后,在27年里对谁都没有提起此事;他在光学研究上的成就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光的理解,也是过了30年才与世人分享这一成果。卡文迪许发现或预见到了能量守恒定律、欧姆定律、道尔顿的分压定律、里克特的反比定律、查理的气体定律和电传导定律……这个清单可以拉出去很长,但当麦克斯韦将这个清单拉出来的时候,他已经去世近一个世纪,所有发现的功劳几乎都已归属他人。
    我们说起这些常人眼里近乎极端的例子,并不是鼓励科学研究者弃绝荣誉、粪土金钱、不食人间烟火。我想陈述的只是一个事实:那些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藏身在远离金钱和功利的地方,只有不为它们所累的人,才能轻装跋涉,找到这自由的王国。
    高锟是幸运的。他自幼在宽松的环境下成长,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掺和在泥土中制造“土炸弹”,是他小时候最刺激的实验。他周游列国,像传道一样到处推销他的信念,尽管几乎无人相信世界上会存在无杂质的玻璃,但从来没有人阻止他“异想天开”的梦想。9年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生涯,他同样有条件去塑造学生们“自由的心灵”,塑造“敢于表达意见的文化”……“能够做前所没有的事,我感觉很满足”,这是高锟成功的最大秘密,也是那些朝思暮想诺贝尔奖而不得者最容易忽视的心境。
    就在高锟获奖的前几天,一项“搞笑诺贝尔奖”在美国哈佛大学正式颁发。有名字的乳牛产奶量较高,空啤酒瓶比盛满酒的瓶子更具杀伤力……而中日学者用熊猫粪便中提取的细菌成功分解了90%多的厨房垃圾,也获得生物学奖。
    可惜没有人就此做任何一项民意调查。我想,如果有超过一半的人能够看到这些“搞笑”奖项背后非常严肃的科学研究,看到非常严肃的科学研究里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欢欣,那么,我们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离中国就不远了。(杨 健)
回复(0) 喜欢(0)     评分
镜音铃
光坂基金会
光坂基金会
  • 注册日期2009-08-07
  • 最后登录2023-09-20
  • 生日1989-6-19
  • 光玉7798颗
13楼#
发布于:2009-10-11 15:49
诺贝尔奖何时让中国过把瘾

近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10月7日新华网)
    
    高锟的名字立即出现在国内各网络和报刊的醒目位置上,其实华人或华裔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并不是令人称奇的大新闻,此前的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华人获奖的报到,已经让中国人激动和兴奋过。而国人之所以始终关注诺贝尔奖,是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获此殊荣。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可贵,用这句话来形容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也许再贴切不过了。因此,每到诺贝尔奖得主公布时,国人就希望看到中国人的名字,现在即便是华裔也觉得不过瘾。
    
    当然,国人对诺贝尔奖的渴望,不仅仅是一个面子的问题,更多是要被证明的渴望。要证明自身的进步,证明中国不仅是经济大国还是科技强国。虽然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理由,认为“诺奖”的评选标准有利于西方,但历年来诺贝尔奖对中国的缺失,特别是自然科学那部分奖项的缺失,多少让中国人失望。
    
    欲罢不能、欲爱又恨。诺贝尔奖,犹如一串酸葡萄,遥遥无期地挂在中国人面前……要得到,就像中国队入围世界杯足球赛那样困难与无奈,每年诺贝尔奖颁布后,总有许多人在反思,在呐喊,提出的建议既中肯也有效,例如,我国要想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世界级重大突破,需要研究人员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和社会氛围。而当前,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科技经费分配分散重复,科技管理行政化的现象依然存在。科学界论资排辈现象已经影响了青年科学家的脱颖而出,也直接影响了探索性的科学发现。又如,做事情只求急功近利,优秀人才游离基础学科的长线研究,教育只要“考学”,不注意培养年轻人的好奇心,还有,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影响,博士们也争着去做公务员,这些问题表面上看与诺贝尔奖没有关系,但事实上错乱的关系和僵化的思想,已经直接或间接阻碍了中国人问鼎诺贝尔奖的步伐。
    
    总之,提到诺贝尔奖,中国人心中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也许这种复杂的情结,只能等到中国人真正获得诺贝尔奖时才能解开。(杨亚军)
回复(0) 喜欢(0)     评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