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00204/15087369453.shtml
郁闷的少年侦探---公映背后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4日 15:08 《第一财经周刊》 少年侦探在中国公映之路一波三折。那些等了十多年的粉丝们,还能在中国迎来下一部柯南剧场版吗? 文|CBN记者 赵慧 插画|陈杨 这是一部纠结的电影,期待它的人几乎都不看好它。 1月14日,日本国民动画《名侦探柯南》第13部剧场版《漆黑的追踪者》(以下简称M13)在中国内地首映。“我们每年都在等它进中国,”粉丝网站“名侦探柯南事务所”站长述说着她的期待,“已经快十年了。” 当M13日本出品方“东宝株式会社(9602.T)”的Logo出现在大银幕上时,一些粉丝忍不住掏出相机拍照:“可能以后再也不会在大屏幕看到它了。”影片推广方也不乐观:“一开始我就没觉得这片子会红。”基美影画公司的市场策划总监管峥说。M13由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发行,它把具体的推广工作交给了基美影画。 《名侦探柯南》是日本连载时间最长的漫画,自1994年1月在日本小学馆的漫画杂志《周刊少年Sunday》亮相,至今已16年,剧场版则从1997年开始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推出。作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柯南剧场版,M13在日本的总票房冲到34亿日元(合2.5亿人民币),观影总人数达291万人次—不过这已经是2009年4月的事了,中国内地上映整整晚了9个月。2010年4月,柯南第14部剧场版M14即在日本上映。华夏简直像是挑了部过期的片子。 其实柯南进中国的消息来得并不算晚。在台湾上映M13的前一天,也就是2009年7月9日,另一个柯南粉丝网站“探梦论坛”的站长张鼎接到一个BBS版主的电话。“他告诉我柯南要进来了,片方在找人翻译。”但张鼎并不相信。 两天后,基美影画市场部的平辉证实了这个消息。平辉同时带给张鼎一张DVD和一份300多页的日文台本。“9月上映,”他告诉张鼎,“过两天我就来拿翻译台本。”两天后,张鼎又接到他的电话,“时间轴也要加上。”平辉周日就要把DVD带去北京审片。 张鼎觉得这是个让人激动的消息。为了打击盗版,即使在日本,柯南剧场版的DVD每次也要在电影公映后半年才会上市。这让中国的粉丝们一般要到每年11月才能通过网络下载观看此片。如果M13能在9月上映,即使滞后日本5个月,姑且也能算得上一部新片。 张鼎从周六早上8点开始校时间轴,晚上8点,平辉冲到他家坐在旁边,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2点,平辉收起压好的DVD就往机场奔。 此后的一个月再没有一点消息。9月,上海和北京地铁里的大屏幕开始播放一段10秒左右的M13宣传片,大屏幕是高越传媒的,它与基美影画同属一个集团。但张鼎听说M13的档期可能将推至11月。 没人想到档期会一共调了8次。时间就这么拖了下去,粉丝们甚至开始猜测是不是要直接在2010年春天直接引进M14。 一名在日系电影公司工作的人士推测,这和日方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有一定关系。柯南剧场版由利益链条上的五六家公司组成的制作委员会,每月才召开一次会议,无形中拖长了M13进入中国的时间。而且他们更希望先用在日本获得极大成功的M13试探一下市场。 直到1月8日,平辉和管峥才接到最后的调期通知:为了避开《孔子》,M13提前到1月14日在京沪首映,其它城市则从1月18日开演。平辉和管峥匆忙花了整个周末的时间更换灯箱、海报,那上面都印着“1月22日上映”。 这是个乌龙事件—在上一次调期安排时,因为考虑到学生观众群临近考期,首映特意从1月14日推迟至1月22日。1月22日是星期五,紧接着就是周末,加上学生已放寒假,管峥曾希望这是个不错的吸金机会。 这次调期直接影响了柯南的票房。学生客流大幅减少,另一个主要受众群,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也很难抽出时间观看周四、周五两天的白天档。 “家长带小朋友来看的,3%都不到。”上海大世界电影院市场部经理张弋说。据她观察,在大世界电影院,M13大部分观众是大学生粉丝以及中学生包场。 2000年前后,中国不少电视台曾经播放柯南动画TV版,这种单元剧形式的侦探动画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观众。9年后,这批曾经的粉丝加上通过网络同步追看日本动画的新观众群,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至30岁。 这也和高越传媒的几轮广告有关。第一轮10秒片花广告每天在地铁大屏幕播放240次,第二、第三轮广告于12月开始再次密集推出,最高每天播出超过300次。 在其他计划上映M13的省市,管峥在每个省份选取两家省级发行的报纸和两家省会报,发布消息或刊登广告。平辉负责在柯南粉丝聚集的两大论坛以及百度柯南贴吧发布消息。但直到2010年1月13日,各地广播、卡通频道才开始播放柯南电影广告。 “名侦探柯南事务所”的几个管理者私下讨论,“我们都觉得,电视宣传实在有些晚了。”他们担心小学生得不到什么消息。柯南小学生名侦探的身份原本有潜力吸引更多小学生去看电影,而这些孩子主要的动画观看渠道是电视台,很难接触到其他宣传途径。 但小学生并不是推广方计划中的主要观众,管峥将M13定为“粉丝电影”。“柯南本身的价值要高于柯南电影的价值,”他宁愿将柯南的第一次引进作为卖点,“如果不是按粉丝电影的思路做,这片子很可能悄然无息地淹掉。” 管峥的判断是正确的。粉丝在周末迅速弥补了票房—尽管其中大多数人早已通过网络看过M13。他们在全国各地组织观影活动,有人号称自己看了4遍。1月18日,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单日票房13万元,影院市场部总监范小舟比较满意这个成绩,如果不出意外,她会排片至2月10日。但并非所有的影院都有这个计划,大上海电影院的张弋就提出,尽管M13截至1月26日已经收获21万元票房,“学生放假后票房上去了10%。从小规模影片来看还算不错。”可如果接档的影片更火,她就不一定会在下个周末继续放映柯南。 “我的柯南!”平辉站在大上海影院售票处大叹一声。他每天奔波在上海的五六家影院,站在每家电影院售票处看观众选片挑座。张弋告诉他,M13平时上座率已经达到40%至50%,周末可以达60%至70%。“最近阿凡达也不过和柯南周末的上座率差不多。”她安慰说。但陆续下档已是既成事实,上海和平影都已从最初的5场排片减到3场再减到2场。 从《阿凡达》到《邻家特工》,再到《孔子》,乃至之后的春节档,柯南—这个少年侦探要面临超过10部电影的夹击,其中陆续会有6部动画片。 作为柯南系列第一次引入尝试,华夏只拿到M13电影放映权和音像制品发行权,并没有拿到形象授权,因此他们没有资格进行周边产品销售。 即便如此,日本TMS公司负责海外销售的吉田在上海观察市场时仍然惊讶于影片反响。 截至1月24日,M13全国票房420万元。吉田对平辉表示,他没想到会有满座的情况。TMS是柯南M13制作委员会成员之一。 但管峥和平辉还是很头痛。据估算,M13市场推广费用市场价值超过6000万(包括高越传媒投入的价值三四千万元的媒体推广),他们最初希望“票房3000万元才能打平,M14才有可能继续引进。”但现在管峥的说法已经调整至“超过1000万元才不亏损”。按照以往的放映经验,1000万元的票房需要500个拷贝去支撑更多场次。但是这次柯南只有150个拷贝。“除非发生150个拷贝拿到1500万元票房这种奇迹,否则这将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内地电影院看到柯南。” 联系编辑:zhangsonghao@1cbn.com 《名侦探柯南》M13中国之行时间轴 2009.7 片方准备引进M13,档期定在9月份 2009.09 京沪地铁内大屏幕播出第一轮宣传片 2009.10 M13档期推迟至11月 2009.11 档期多次推迟,从圣诞档调至2010年1月12日再改为“春节前” 2009.12.21-22 首映改到2010年1月14日,报到称原作者青山刚昌将出席 2009.12.28 京沪地铁内播放第二、第三版宣传片 2009.12.31 首映改到2010年1月22日 2010.01.08 首映时间改回2010年1月14日,青山刚昌来华计划泡汤 2010.01.13 各地电视台、广播开始出现M13宣传 2010.01.14 柯南开始在京沪首映,4天后在其它城市上映 |
|
|
沙发#
发布于:2010-02-06 20:14
真是悲哀啊。。。
|
|
2楼#
发布于:2010-02-06 12:30
汗 真杯具~~~~~
|
|
3楼#
发布于:2010-02-06 12:25
以后看柯南又得等上半年等DVD出来了
|
|
4楼#
发布于:2010-02-06 11:19
都在挤兑..这确实很难
|
|
5楼#
发布于:2010-02-06 10:01
滞后日本5个月,姑且也能算得上一部新片
这个姑且还真是讽刺啊。。-_-! |
|
|
6楼#
发布于:2010-02-06 09:58
……实在是悲剧
|
|
7楼#
发布于:2010-02-06 07:36
中国这次的柯南上映权要是没有 又该有笑话了
|
|
|
8楼#
发布于:2010-02-06 01:33
我前几天就说过了,中国的大妈都指望把自己的儿子弄成懒羊羊,把自己的女儿调教成红太狼,所以他们只会让自己的孩子看羊狼,而不会让他们看柯南
|
|
9楼#
发布于:2010-02-06 00:08
感觉《孔子》很不好看~~个人观点~~
|
|
10楼#
发布于:2010-02-05 23:57
柯南的中国行也是有很多阻力……
|
|
|
11楼#
发布于:2010-02-05 23:29
这是个悲剧啊~~
|
|
|